一起聆听百年军校讲武堂的故事
昆明传媒公司, 昆明会展策划,昆明商务会展,昆明年会策划推荐
旭日东升、万物苏醒,晨练的人们走进处于昆明闹市区的翠湖公园。他们穿着不同的服饰,跳着不同的舞蹈,还有不同的面容与表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和谐。湖面上,你可以看到各类水鸟在嬉戏和鸣,享用春城碧水的温情。漫步翠湖之畔,你会看到一栋杏黄色的转角式正方形建筑物,两层土木式的楼房,让它显得更加古朴而庄严。虽然随着岁月的变迁,建筑已经变得有些老旧,但你仰视那高耸的门楼与飞扬的檐角,就能立即感受到它曾经的威严与肃穆,定睛一看,门牌上赫然写着——云南陆军讲武学校。
时势造名校 铁血铸元勋
如今的陆军讲武堂已改为了历史博物馆供人免费参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末的讲武堂总是人头攒动,旧址的周围也已布满了云南各类中高等教育学校,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它是屈指可数的新式军事名校,与保定军官学校被称为“南北双星”。
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时候,云南陆军讲武堂成立恰逢其时,是时势造就了名校的辉煌。它1909年成立,两年之后就爆发了辛亥革命。当时消息传来,没有人下指示,云南陆军讲武堂的部分师生就组织起来,发动武装起义,响应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20天,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就爆发了云南地区著名的“重九起义”。
作为近代中国的新式军事名校,讲武堂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只为瞻仰它曾经的辉煌历史,也许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来去自如,但是在当时想进入讲武堂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毕业于讲武堂的学子大都是天之骄子,讲武堂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了两位元帅,他们精彩的军事生涯是从这里起步的,他们军事技能和内在气质也是在这里养成的。
走进讲武堂陈列室,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众多展品中,你会发现一座面容坚毅而慈祥的人身雕像,雕像旁的玻璃展柜里有着他曾经身着过的军装、手迹等,他就是中国的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首——朱德。
1909年,昆明。朱建德这个上过私塾,受过西式教育的佃农子弟怀着满腔热忱,长途跋涉从四川来到滇南的蒙自校部投考,进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名——朱德。不过由于朱德为四川籍,而当时学校规定只招收滇籍学员,旨在为本省培养军事人才,主考官一开始决定不予录取。幸而时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李根源亲自拍板:“他千里迢迢赶来投考,说明他是个有革命志气的青年,即使是四川人,也应给予录取,以遂其愿,坚其志。”在学校里,他对朱德更是时时激励,并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就这样,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此开启了他可歌可泣,浓墨重彩的人生。
另一位就是叶剑英。叶剑英最早在广东农村谋生,到南洋后本想找个教书的职业,却看到殖民者欺压华人,在南洋很没有地位。正欲回国之际,云南的唐继尧想借助南洋华侨的财力人力壮大自己的力量,于是遣特派员到南洋为云南陆军讲武堂招生。叶剑英报名后被录取了,他给父亲写信说到自已的理想抱负,家中还给他筹钱作为盘缠。他的文化功底源于读旧式私塾打下的基础,而他的军事指挥水平则是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打下的基础。叶剑英这个名字就是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改的,表明了自己报国从军的决心。
但凭团结力 扭转新乾坤
停留在讲武堂可以看到那个动荡时代的历史——洋溢着笑脸的天真孩子背起行囊去战斗,英勇的士兵牺牲在高黎贡山的原始森林,食不果腹却仍然支援军队的底层民众……无数的人、无数的人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团结一致、抵御外敌,走在这所曾为捍卫我中华而诞生无数英雄的军校里,思绪也不由地跟随着历史的车轮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激情燃烧的岁月……
1911年,蔡锷出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辛亥革命成功后蔡锷于10月30日晚发动起义,史称昆明起义。蔡锷为总司令,而起义军成员大多为云南讲武堂学生。昆明起义胜利后蔡锷改校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并由此建立滇军。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这三人也是护国运动的主要指挥官,而他们也正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主要教官和官佐。
193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由龙云兼主任。依照黄埔军校系列定为黄埔第十一、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期,培训各类学员近8000人。而黄埔军校组建时,云南讲武堂更是应邀派出了叶剑英等在内教职人员到黄埔军校任教。
陆军讲武堂创立后的数十年间,上万名学员从昆明出发,迈向战争之路,百年硝烟,鼓角争鸣,在中国军事史上那些闻名的战事里,陆军讲武堂的毕业生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他们中的大多数或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解放奉献自己的一生,或是英勇抗击日寇立下了汉马功劳。百舸争流,鹰击长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秉持着自己的信念,力图将中华民族引导向富强、民主的方向。
踏着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足迹,不禁为生活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那些为寻求真理的青年官兵舍生取义,视天下为已任的豁达胸襟而感动。一张张为热血报国的坚毅脸庞仿佛就在眼前不停地出现,似乎能听见台儿庄阵地上血染征衣的将士那“驱逐倭寇,捍我山河”的壮烈誓言;似乎看见在炮火和硝烟中诞生的八一军旗在南昌城头迎风飘扬!风云滚滚,正是因为这些有志之士,睁眼望世界,中国这头雄狮终于从酣睡中苏醒,四万万同胞,铁肩担道义,壮哉我中国!
百战成英名 滇军气长存
在参观其内务设置和训练生活时,有一点令人感触颇深,那就是学校对正规化建设的重视和其所具备的较高水平。思去想来,直到今天,部队各项秩序的正规化建设仍是解放军治军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按纲抓建、规范秩序,对于部队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建设一支强大军队的基础。正是因为这样的严格要求,才培育出了被世人称为国之劲旅的滇军,滇军之所以被人们知晓也正是因为讲武堂。
从1937年开始,云南先后出兵42万(伤亡在10万人以上),组成第六十军、五十八军、新三军和老三军、九十三军等部队,滇军在抗日战争中,参与了中条山之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等,为国家民族作出重大贡献,六十军血战台儿庄,更是家喻户晓。而滇军其在军容军纪上,也比国军部队胜出一筹,其整体素质为“国军之冠”,以至于时任第五军军长的杜聿明曾说:“抗日战争时我曾遇到云南部队,觉得‘中央军’同这支‘云南军’比较起来,军容上似有逊色。”
滇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滇军,也以它悲壮的牺牲和辉煌的胜利而载入20世纪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册。滇军的举国闻名,使得云南陆军讲武堂得以显现在人们视野中。云南陆军讲武堂虽几经变革,但校训“坚忍刻苦”四字从未改变,而校歌更是在学员中口口传唱。抗战中,滇军中出现了 卢汉、 孙渡、张冲、鲁道源、范石生这样的抗日名将,也出现了唐维源、寸性奇、陈仲书这样的抗日烈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崇高的民族情操,是滇军的骄傲,也是云南人民的光荣,这就是“滇军精神”,也是“云南精神”!
陆军讲武堂是一所具有革命精神的百年军校,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各个时期,在各式军队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师生代表。为了光明进步、为了民族大义,他们与黑暗腐朽、野蛮倒退的阵营进行战斗,甚至付出生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和近代革命战争史上,云南陆军讲武堂都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岁月变迁,暗淡了刀光剑影;列舰层楼,湮灭于历史长河;铁马金戈,埋葬在青冢黄昏路。如今讲武堂杏黄色的建筑在斑驳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恍惚间百年间的历史在此刻重叠,一名名英勇的滇军在操场上操练并高唱着讲武堂的军歌:“风潮滚滚,感觉那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哪怕它欧风美雨来势凶狠;练铁肩,担重担,壮哉中国心!正当中!中华男儿,要凭那双手撑苍穹;睡狮昨天,醒狮今日,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翘首昆仑风虎云龙;泱泱大国取多宏,黄帝之裔天骄子,红日中国心!正当中!”他们所传唱的意志在当今中国军人的身上依旧可以体现,而作为后辈的我们也可以告慰先烈:幸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