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主动作为,立足区域内聚集的生物科创资源和产业配套资源,决心把茨坝片区打造成“科技研发、产业服务、产业孵化、产业融合、产城融合”5轮驱动的国家级生物科技小镇,推动生物科技、高原特色农业、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科普旅游、生态休闲产业融合发展。
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
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科技创 新为引领,集生物研发、生物产业、旅游、养老等于一体
计划在未来3年内总投资30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投资9亿元
这里聚集了中科院
昆明分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
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林科院、云南省农科院等国家、省、市级生物科研机构200多个,其中生物科技、高原特色农业科研院校、人才和技术成果占全省的80%;生物医药大健康及高原特色农业领域的专利成果占昆明市的40%以上。
这里蕴藏着一座世界级的植物宝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有效保存了9484种植物种质;其植物标本馆是中国第二大植物标本馆,馆藏植物标本近160余万份。
这里是国家植物博物馆这一植物界史诗级项目的落地之处。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赞同在云南
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
这里是
昆明北郊,龙泉山麓,茨坝,一个国家级生物科技小镇正在崛起。
顺势而为 谋划小镇建设
在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填补了国内空白,顺应了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要求。
2017年8月,盘龙区政府、云南农业大学、华大基因签订框架协议,合作共建茨坝生物科技小镇。在茨坝规划建设国家级生物科技小镇,是顺势而为、谋势之举。
乘着省委、省政府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和昆明市高位统筹“中国健康之城”建设的东风,盘龙区主动作为、谋篇布局,立足区域内聚集的生物科创资源和产业配套资源,决心把茨坝片区打造成“科技研发、产业服务、产业孵化、产业融合、产城融合”5轮驱动的国家级生物科技小镇。
对于“茨坝生物科技小镇”的规划,盘龙区思路非常清晰:拟在茨坝片区10.6平方公里(约15900亩)的范围内,建设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科技创新为引领,集生物研发、生物产业、旅游、养老等于一体的生物产业特色小镇。“我们将以茨坝片区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茨坝片区聚集全省80%以上的生物科研、人才、技术成果资源优势,加快老旧工业区‘腾笼换鸟’,推动生物科技、高原特色
盘龙区主动作为,立足区域内聚集的生物科创资源和产业配套资源,决心把茨坝片区打造成“科技研发、产业服务、产业孵化、产业融合、产城融合”5轮驱动的国家级生物科技小镇,推动生物科技、高原特色农业、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科普旅游、生态休闲产业融合发展。
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
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科技创 新为引领,集生物研发、生物产业、旅游、养老等于一体
计划在未来3年内总投资30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投资9亿元
这里聚集了中科院昆明分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林科院、云南省农科院等国家、省、市级生物科研机构200多个,其中生物科技、高原特色农业科研院校、人才和技术成果占全省的80%;生物医药大健康及高原特色农业领域的专利成果占昆明市的40%以上。
这里蕴藏着一座世界级的植物宝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有效保存了9484种植物种质;其植物标本馆是中国第二大植物标本馆,馆藏植物标本近160余万份。
这里是国家植物博物馆这一植物界史诗级项目的落地之处。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赞同在云南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
这里是
昆明北郊,龙泉山麓,茨坝,一个国家级生物科技小镇正在崛起。
顺势而为 谋划小镇建设
在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填补了国内空白,顺应了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要求。
2017年8月,盘龙区政府、云南农业大学、华大基因签订框架协议,合作共建茨坝生物科技小镇。在茨坝规划建设国家级生物科技小镇,是顺势而为、谋势之举。
乘着省委、省政府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和昆明市高位统筹“中国健康之城”建设的东风,盘龙区主动作为、谋篇布局,立足区域内聚集的生物科创资源和产业配套资源,决心把茨坝片区打造成“科技研发、产业服务、产业孵化、产业融合、产城融合”5轮驱动的国家级生物科技小镇。
对于“茨坝生物科技小镇”的规划,盘龙区思路非常清晰:拟在茨坝片区10.6平方公里(约15900亩)的范围内,建设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科技创新为引领,集生物研发、生物产业、旅游、养老等于一体的生物产业特色小镇。“我们将以茨坝片区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茨坝片区聚集全省80%以上的生物科研、人才、技术成果资源优势,加快老旧工业区‘腾笼换鸟’,推动生物科技、高原特色农业、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科普旅游、生态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进茨坝生物科技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盘龙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从规划图可以看到,茨坝生物科技小镇东至盘龙江、北至西北绕城高速、西至长虫山、南至沣源路。建设至今,茨坝生物科技小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核心项目茨坝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已于去年底成功投入使用,还签约了华大基因昆明研究院、农科中心、高原特色产业大数据中心、异种器官移植“梦想猪工厂”、西南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等生物科技项目,2020年将再投9亿元推进重大支撑性项目建设,包括众创中心、“科技入滇”综合服务平台、云南(国际)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新促进平台、生物医药大健康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计划在未来3年内总投资30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投资9亿元。
发挥优势 促进成果转化
厚重的红墙、老旧的厂房、坚固的钢架……871昆明重机厂的老旧厂房内,经过一番创意的修葺和装饰后,简约时尚,宽敞舒适。创意的元素、创新的动能、科技的力量,充斥在每一个角落。
茨坝生物科技小镇的核心项目——茨坝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就落地于此,总占地面积约400亩。去年底中心开园,迎来了云南云烁科技有限公司、中润祥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科技企业首批入驻,并签约一批科技创新项目,为茨坝生物科技小镇的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茨坝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开园,为茨坝生物科技小镇添了一把火,也拉开了盘龙区打造生物科技创新高地的序幕。茨坝生物科技创新中心位于茨坝生物科技小镇规划中的重机产城融合片区内,总占地面积约400亩,分二期建设。中心功能定位是:依托区位和科技资源优势,以生物科技研发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聚集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搭建产业发展科技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物科技优势特色产业。
“茨坝生物科技创新中心此次邀请和签约的企业,不少在国内享有盛誉,未来也有望承接国家植物博物馆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昆明市大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肇圣介绍,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培育力度,让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知名度高的生物科技企业落户茨坝生物科技小镇。“进驻茨坝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因为这里区域优势、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突出。”云南云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涛介绍,作为一家以植物为基础来源进行研发的高科技公司,目前在园区中有2300平方米办公场地,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为邻,未来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突出。
为促进生物科技产业聚集发展,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云南生物科技创新平台,盘龙区政府还拟定了《盘龙区茨坝生物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暂行)》及相关实施细则,对创新中心入驻企业提供扶持及奖励。
优化布局 建设科技核心区
随着国家植物博物馆进入筹备开建的重要阶段,盘龙区决定把眼光放得更宽更远一些。
就在上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了昆明国家植物博物馆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主馆建筑方案,并公布了部分效果图。国家植物博物馆晶莹剔透的网壳屋顶仿佛一朵“水绒花”绽放在春城之北。在景观视线上,自然的大山大水均在场地上融会贯通;在地形上,建筑与地形等高线完美融合,达到万物和谐万物融的状态。
站在更高的平台重新审视自己,盘龙区需要重新打造北部片区,把“水绒花”衬托得更艳丽夺目、举世无双。这既是把握机遇,更是彰显担当。
不负期望,不失谋略。盘龙区正全力实施“1112布局”,把盘龙北部片区建设成以生物医药大健康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科技服务业为核心,产城、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科技核心区。
“1112布局”包括:一镇,即茨坝生物科技小镇,以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构建集“研发、转化、孵化、科普”为一体的生物科技服务业高地,打造全国一流的生物科技特色小镇;一馆,即国家植物博物馆,以“馆、库、园、研、业”五位一体理念,形成国内最大的开放式植物博物园区,打造全球一流的植物博物馆;一走廊,即大健康科普文旅产业走廊,以国家植物博物馆为龙头,融合片区昆明植物园、云南树木园、黑龙潭公园、871科技文化基地、云南野生动物园、金殿公园、世博园、花之城、车行天下等单位的旅游、生物资源,聚焦科技体验,打造纵向连接茨坝蓝黑路—龙泉路—沣源路—东三环—寺瓦路的北部片区科普文旅融合产业走廊;两片区,即“双龙—青云”康体颐养产业片区、松花坝高原特色农业试验示范区。